擦亮“甘孜法治名片” 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亚博电竞手机版

擦亮“甘孜法治名片” 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 】 【 2022-08-05 14:19:57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b8603e2fc9ec0e9662c64b32f3d18518.jpg

甘孜法院在夏冬两季设立36条巡回审判路线,延伸诉讼服务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90803ead3f50ffbe9b4136d282e1de37.jpg

卓玛从100多公里外的觉吾镇赶到理塘县法院,将感谢信和录取通知书交给“付宝叔叔”

d269819255749634c2899686f877fee6.jpg

在理塘县奔戈乡,甘孜中院援建的全州首个“石榴籽”群众工作站挂牌成立

  编者按

  日月星海、冰雪山川是茫茫高原亘古不变的轮廓,而国徽、法袍则是行走其间的一抹亮色。长期以来,地处高原涉藏地区的民族地区法院普遍面临着服务半径大、办案成本高、群众诉讼难、群众法律意识薄弱等难题,位于四川西部、康藏高原东南的甘孜法院亦然。如何克难前行,为当地群众提供便利的司法服务,以公平正义凝聚人心?每周一期的“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暨“感受公平正义”专项活动宣传报道专栏今日聚焦甘孜法院,走近紧紧环抱的“石榴籽”,观赏悄然绽放的“正义雪莲”。

  绿草如茵,牦牛如织,夏日的甘孜高原牧区风景如画。“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的成员们正在向牧民们讲解普法宣传册,告诉他们遇到纠纷、碰到矛盾时可以第一时间向法院寻求帮助。远远望去,法官和牧民们围成一个圈席地而坐,身后云彩掠过之处,牛羊漫步其间,惬意悠然。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法官办案常常需要跋山涉水,加上农牧民群众法治观念相对薄弱,这里的每一名法律工作者都意识到法治建设任重道远。自“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甘孜法院根据涉藏地区实际,完善了“点线面”的诉讼服务体系,进一步培育“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和“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两张“法治名片”,在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征程中展现了新担当、作出了新贡献。

  “石榴籽”孕育民族团结之花

  石榴多室多籽,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恰如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甘孜州居住着藏、彝、回、羌等20多个民族,甘孜法院立足这一实际,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州推广建设“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目前,甘孜州共打造设立了45个具有涉藏地区特色的“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精心挑选了45名资深法官担任负责人,选派400余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入驻调解室,合力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审判工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7月初,炉霍县更知乡修贡寺,“藏汉双语法律宣讲进寺庙”活动现场,国徽熠熠生辉。炉霍县法院朱倭人民法庭庭长付嵘,也是“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的法官,在现场宣讲党的政策、法规,引导僧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促进僧尼及各族群众自觉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也紧盯民生需求,稳步做好各族群众涉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2021年12月,在甘孜县法院的见证下,10名藏族工人与彝族包工头握手言和,法官益西曲珍的脸上浮现了久违的笑容。就在6个月前,包工头“失踪了”,还带走了5万多元工人工资。当工人们来到甘孜县法院立案时,得知现有证据非常不利:没有用工合同,甚至连包工头的名字都不知道,唯一能提供的就是一个电话号码。甘孜县法院研判后,将这起案件分流到益西曲珍“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法官通过多次沟通,最终说服包工头返回甘孜县进行调解,并帮工人们要回了血汗钱。

  3月15日,在距离甘孜县256公里的理塘县奔戈乡,甘孜中院援建的全州首个“石榴籽”群众工作站挂牌成立,标志着甘孜中院进一步延伸基层治理能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该工作站成立后,由甘孜法院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带头组建的“石榴籽”服务队,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法治宣讲、纠纷排查、建立台账等工作,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积极构筑共建共享工作新格局。这一经验很快在甘孜州内推广。目前,“石榴籽”群众工作站、服务队已遍布甘孜州15万平方公里土地。甘孜法院正以“看得见”的方式拉近司法与各族群众间的距离,增强各族群众对司法的信心。

  “正义雪莲”汇聚“她”力量

  雪域高原孕育了圣洁雪莲,巍峨的山峦等待新的苏醒。“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的成员们策马而来,从冰砾石滩到远牧帐篷,用脚步印下法治的文明,在高原播撒正义的种子。

  5月30日,甘孜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付宝刚走进理塘县法院的大门,卓玛赶紧上前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卓玛是“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结对帮扶的涉案困难家庭子女,她一直记得,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是法院的大姐姐们来到身边,鼓励、关心、资助着她。经历阿妈离世,卓玛和阿婆、两个妹妹相依为命,后来顺利高中毕业,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得知“付宝叔叔”要到理塘县法院调研的消息后,卓玛从离县城100多公里的觉吾镇赶到法院,早早等候着。

  在甘孜州,和卓玛一样,被“正义雪莲”滋养的孩子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在甘孜中院党组的指导下,“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不断完善家事审判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判后司法延伸工作,与近300名涉案困难妇女结对认亲,通过定期回访,实地了解涉案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开展心理疏导,传递司法温情。

  “正义雪莲”在学校绽放,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甘孜全州法院联动,在19个中心学校挂牌成立“正义雪莲法律服务站”,服务站集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普法宣传功能为一体,受聘法治副校长带队定期在学校开展普法、心理疏导等工作,健全完善了“家校站”协同共育良性互动工作机制。理塘县莫坝乡小学校长呷玛泽仁感叹道:“法官们用法治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教育家长依法带娃,给我们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可以说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的法治加油站!”

  聚雪莲之力,让法治温度可触可感。为了让妇女儿童知法懂法,“正义雪莲”还办起了“雪莲护蕾讲堂”“女法官悄悄话”,把法条翻译成藏语方言,画成浅显易懂的图画,把案例编成故事,开展巡回审判调解、普法教育、法律援助、“雪莲公益”等活动。此外,“正义雪莲”团队成员聚集近200名四川各级法院的法官、干警自愿加入并成为“雪莲公益”长期捐助人,爱心助学优秀学生20名,用真心换来了当地妇女儿童对亲人般的信任。

  今年元旦,《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甘孜法院采取在个案中发布藏汉双语《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家庭教育指导令》等方式,对履行监护责任失职的家长上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特别是关注虫草季、松茸季的留守儿童、涉案困难儿童,形成了具有涉藏地区特色的“正义雪莲”品牌。

  一次援助、一次调解、一场宣讲,就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正义雪莲”的根蔓扎进石缝,一点一滴地树立起老百姓们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教会老百姓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让这片曾经的“法治荒原”开出嫩芽。

  诉讼服务体系点线面相结合

  展开甘孜州当地的诉讼服务体系,是点线面相结合的模样:“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为“支撑点”,连接了“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等“经纬线”,搭建了网上立案系统等“覆盖面”。

  能否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解决纠纷,事关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及社会治理成效。为切实解决老百姓“诉讼难”问题,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甘孜州各县(市)法院在夏冬两季共设立36条巡回审判路线,延伸诉讼服务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炉霍县为例,春耕的时候,法官就到农民比较多的区域去;夏天的时候,法官就到牧民生活的高寒地区去。在巡回审判中,法官们着力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针对一些农牧民寻找僧尼解决纠纷的传统,法院融合国家法律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大力开展“石榴籽”调解。法官们翻山越岭,搭建起“家门口的法院”,帮助农牧民们就地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在“点线面”诉讼服务体系中,甘孜法院抓住时机,大力推进建设以网上立案等信息化手段为重点的“面”,将散落在雪域高原、深山沟壑的农牧民联系了起来。

  6月30日,甘孜中院在泸定县法院海螺沟人民法庭率先建立起民族地区首个人民法庭“24小时自助法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全天候享受诉前调解、网上立案、风险评估、在线交费、预约法官、在线审理、判后答疑、心理辅导、庭审体验等服务。“甘孜州还没有24小时超市、24小时药店,想不到先有了24小时自助法院,‘景区门口的司法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想得太周到了!”当地的老百姓和来往游客纷纷表示。记者了解到,泸定县法院还创设了全国首个“藏汉双语移动微法院”,农牧民群众只用动动指尖就享受到诉讼服务。

  此外,甘孜法院以群众熟知的“法治名片”为载体,成立多个工作专班,以“五步法”有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法宣组以诉源治理为靶向“源头问诊”,矛盾纠纷排查组、调解组走村入户做好“平台接诊”“机制分诊”,审判组、案件回访组做好“路线巡诊”“诊后评价”。

  “荒原”的坚冰慢慢融化,新绿的嫩芽茁壮成长。“法治不是‘拉偏架’,而是切切实实地依照法律规定去讲道理、辨是非”。在甘孜法院与群众携手搭建的“司法公正-感受司法公正”桥梁上,群众对这一价值观念愈发明晰和认可。以“法治名片”滋养“民族团结之花”,让公平正义在法治诉讼“最后一公里”更加可触可感,是甘孜法院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启呷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夏菲妮 文/图


编辑:张晓雨
四川长安网亚博vip88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