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网格员就一起赡养纠纷案进行诉前调解
新津法宣 本报记者 曾昌文 文/图
近日,新津县法院新平法庭法官走进文井乡大明村村委会,对该村一起土地流转合同纠纷案的履行进行回访。在确认该案彻底解决后,法官对该村类似纠纷进行梳理,并就法律适用等问题对村两委进行了指导。
2018年以来,新津县法院依托“法官诊疗室”,主动接驳“大联动·微治理”网络平台,深度整合基层网格员、乡贤、专业法官力量,从过滤纠纷、分流纠纷、实质解纷三个层面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创新实践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诉源治理新模式,将大量纠纷止解于诉前,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该院受理的交通事故、房地产纠纷、家事纠纷等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6.20%;2019年上半年,这类案件受理数较2018年同期再度下降22.26%。
线上 线下
共同发力做强前端过滤
2018年以来,新津县法院聚焦前端预防纠纷目标,充分利用基层网格员遍布全县、深入社区的特点,主动争取党委支持,将网格员吸收成为“法官诊疗室”参与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常态性开展“巡访”,主动融合“大联动·微治理”app平台,及时响应纠纷预警、参与咨询调解,对纠纷苗头进行有效把控和充分过滤。为精准配置网格力量,该院与县委政法委联合构建了配套机制,将案件调查、文书送达、纠纷调解纳入网格员职责范围和考核内容,明确补贴标准,激发了全县300余名专职网格员和800余名兼职网格员参与诉源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该院还借力县综治平台,组建了以网格员为主体,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参与的“防疫队伍”,不定期对矛盾纠纷走访调查,并在走访过程中同步开展评议说理,在前端设置“减压阀”,有效预检分流纠纷187件。
为强化信息支撑,构建线上纠纷化解模式,该院与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及各镇乡(街道)对接,对需咨询的法律问题、需指导调解的纠纷案件,通过“大联动·微治理”app终端,由“法官诊疗室”法官进行线上答疑解惑。2018年以来,该院法官线上解答法律疑难问题2000余次,化解纠纷510件。
乡贤 法官
有机联动做好中端分流
“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建立起感情”,近年来,新津县法院借助乡贤贴近群众的优势,聚合了一批退休干部、教师、社区干部等乡贤力量,发挥乡规民约、社情民意在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居民自主治理,将纠纷化解在当地。
该院先后在花源镇柳河社区、花桥镇金桥社区、金华镇岳店社区等6个社区新增“法官诊疗室”,目前已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均配置了“法官诊疗室”。
乡贤说理,遵循“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是对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益补充,而不是直接代替。新津县法院依托“专业法官 乡贤力量”,构建起“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乡贤说理”的联动机制,乡贤力量定期在法官坐诊日与坐诊法官共同化解纠纷,前端化解涉土地租赁、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资纠纷等案件427件。乡规民约和法治手段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激活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诉前 诉后
全域融合做优终端疏导
近日,许某将其子女起诉至法院要求承担赡养义务。立案后,“法官诊疗室”邀请许某所在社区网格员与法官一起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徐某及其子女就赡养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聚焦“定分止争”工作目标,2018年以来,新津县法院通过完善诉前、诉中、诉后工作流程,集智集力实现案结事了。
为实现纠纷信息的有效共享,该院打造“共通”渠道,建立了“诉前问诊把脉”工作机制,对案情简单、争议标的额小、具有调解可能的案件,由法庭立案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进入“法官诊疗室”,及时安排志愿律师等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引导当事人正确看待风险,在最佳时机达成和解协议。
该院坚持全程全域工作思路,创造“共调”环境,选派审判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具备群众工作基础的法官到人民法庭工作。结合案件情况,合理选择专家学者、行业模范等人员共同参与案件化解。2018年,人民法庭服判息诉率95.69%,同比2017年上升6.14%。该院还建立了“康复回访”常态化工作机制,邀请社区干部、乡贤力量等参与案件回访。2018年以来,开展康复回访500余次,促使400余件案件自动履行。